沁点和沁片
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,我们已经介绍过的许多红山文化出土玉器中,它们的表皮,会出现一些亮晶晶的闪光点,有的如针尖般大小,有的是片状的闪光,如果你有兴趣到上海博物馆去,在玉器馆中,有一个青绿色玉的勾云形珮(借展品),尽管隔着橱窗,在灯光下,还是能发现这样的金属闪光片。如果能把红山文化的玉器拿到手中观察,并在光线下晃动,在一些玉器上可以发现许多沁点和沁斑。
也许这是硬器刻划的痕迹,是先民们或者现代人在玩赏玉器时,不经意中留下的加工痕迹。
我们开始就是这样论断的,尽管这样的玉器,从其他几个方面来看,它都应该是红山文化时期的遗物。直到我们在把玩和盘磨以后,才知道,这是金属化合物对玉器侵触的结果。严格来说,这些金属沁点或者沁斑,是铁的氧化物,因为我们在无意之中,曾经把这种表面有金属沁点和金属沁斑的红山文化玉器浸在水中,一月以后,居然发现,这些金属沁斑锈迹斑斑,在光线下一闪一闪的沁斑变成了铁锈,也就是标准的三氧化二铁(参见图50)。这个现象告诉我们,这些闪光的金属沁点或者沁斑,不是硬物打击的结果,而是化合物浸蚀的结果。
图 沁片
评论